德黑兰会议不仅是二战的转折点,也是伊朗的转折点。
关键词:英苏入侵伊朗,诺曼底登陆
前因:英国和苏联入侵伊朗
1941年8月25日至9月17日,英苏联合出兵入侵伊朗,以确保伊朗油田和援助苏联的物资通道安全。
后果:登陆诺曼底
1944年6月6日,盟军的先头部队从英国跨过英吉利海峡,登陆法国北部的诺曼底,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个战场。
整个过程
一、英、美、苏三国元首决定召开会议
1943年11月,英、美、苏三国领导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,商讨打击法西斯国家的作战计划。作为会议的东道国,伊朗提升了其国际战略地位。
为了讨论战后世界秩序,英、美、苏三国元首决定召开会议,确定盟国下一步的战争计划。
罗斯福最初想召开美、英、中、苏四国首脑会议,但当时苏日之间有中立条约。因此,斯大林不愿与蒋介石会谈。为了容纳斯大林,他将原本需要的一次会议改为两次会议。只有美、英、苏三大大国参加了一场比赛,而中国、英国和美国参加了另一场比赛。
二、中国、英国和美国举行会议
由于开罗被选为中、英、美三国的会议地址,为了方便身患重病的罗斯福少出差,有必要选择离罗更近的地址召开会议。同时,斯大林还提出,不想离苏联太远,不想坐飞机。最好坐火车到那里。
伊朗首都德黑兰无疑是最佳选择。不仅与俄罗斯接壤,伊朗北部也被苏联控制,可以满足斯大林的要求;而且德黑兰离开罗不远,罗斯福和丘吉尔会后返回开罗也很方便。与中国会面。就这样,“三巨头”的会议地址就选在了德黑兰,这次会议也被称为“德黑兰会议”。
虽然会议地点选在伊朗,但伊朗并未直接参加会议。同时,因为会议是在俄罗斯大使馆举行的,就连伊朗国王巴列维也对会议一无所知。
虽然伊朗人不能直接参加大国会议,但二战的胜利离不开伊朗人的支持。二战爆发后中国伊朗交战史,虽然伊朗声称保持中立,但谁都知道伊朗政府更倾向于德国。盟军一方的英苏一直想拉拢伊朗,加入反法西斯阵营。萨汉认为,德国和伊朗都是雅利安人的后裔,伊朗应该支持德国而不是加入英国和苏联。
三、德国入侵苏联
然而,当德国入侵苏联并引发东线战争时,伊朗的重要性再次凸显。为什么是这样?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对盟国至关重要。
德国进攻苏联时,由于苏联没有大港口中国伊朗交战史,物资只能通过伊朗运输,以保证对德战争期间物资供应充足。
因此,英美等国只能通过伊朗向苏联提供支持。而且,如果苏联不能守住德国,那么德国就会有更多的军队在西部进攻英国。届时,德军将赢得东西方的战斗。
因此,对于联盟而言,伊朗的支持对整个战争至关重要。1941年8月,不堪忍受的英苏入侵伊朗,迫使礼萨汗关闭德国大使馆。不愿屈服的礼萨汗最终流亡海外。
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继位。巴列维太了解这些国家的诡计了。通过战争开始,他向伊朗派遣了大量军队。战后,他继续驻军,最终把伊朗变成了自己控制的领土。. 巴列维以各种理由反对英国和苏联,要求他们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六个月内撤军。
四、伊朗正式向德国宣战
英国和苏联都明白,如果不满足巴列维的要求,伊朗人可能真的会爆发动乱。他们不仅得不到伊朗的支持,伊朗也有可能再次落入德国之手。在权衡之下,英国和苏联同意了。巴列维的请求。1943年9月,伊朗正式向德国宣战,成为协约国成员。
随着伊朗的加入,盟军将更有信心击败德国。在苏德两军激战的关键时刻,英美货轮通过伊朗港口向苏联运送物资。为了尽快结束战争,迎接和平的到来,伊朗工人还投入到物资运输前线,日夜工作,运送武器弹药。它被运往苏联,为苏联抗击德国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1943年11月末,在德黑兰会议上,各方终于达成妥协,三国将从东、西、南同时进攻德国。
然而,无论是巴列维还是伊朗人,都对这些会议的内容并不特别关心。他们担心的是,美国重申将遵守协议,在战后撤军,并在德黑兰宣言中明确提到,将尊重伊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。
综上所述
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伊朗的国际形象和国际战略地位也因德黑兰会议的顺利召开而提升。
【参考资料】《国际关系大辞典》《世界史》《再见伊朗——巴列维王朝之语》
报告/反馈

辣妈只减一斤变化却惊人

工科女变身美女主播 工资翻5倍

澳健身妈妈产后一年恢复完美身材

母子三人高难度花式瑜伽引关注

千人争睹“孔雀公主”

近千“新娘”齐聚苏州破世界纪录

人象泼水大战 大象输美女

东北女子大跳酒杯舞
频道推荐/

在毛泽东以前,中外众多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... [详细]
热图推荐/
热门推荐/
精选酷图/